暑期研學火爆 部分產品價格虛高
有的研學團貨不對板,警惕虛假宣傳
消費觀察
參觀著名學府、零距離接觸名師、沉浸式體驗科技及文化、開闊孩子眼界與格局……暑期將至,研學旅游大熱,如何讓孩子游有所樂并有所獲、讓家長可負擔并省心放心、讓市場參與方合理獲利并可持續發展,成為各方共同的期盼。然而,近日一則關于“大涼山支教研學7天收費上萬元”的報道引發了社會關注。不少家長也反饋,部分產品只要搭上“研學”名目,價格馬上成倍上漲。暑期為孩子選擇研學旅游產品,更需要多方評估,明辨機構資質和研學導師師資。
文、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磊 陳薇薇
市場亂象:部分研學產品被質疑
近期,一些研學和培訓機構推出的以“公益支教”“公益研學”為主題的項目受到了關注,到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參加“支教研學”活動,7天時間收費每人上萬元,不少網友質疑這是“把公益當成了生意”“錢被誰賺走了?”截至6月22日,類似項目大多已經下架,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看到,平臺還發布了相關提示——禁止以公益支教、研學為名開展商業活動,莫讓愛心被利用。
對于家長來說,研學團還存在“貨不對板”的情況,當中存在的隱憂讓家長們擔心不已。家長楊女士表達了三點擔憂:“首先,孩子研學住酒店,酒店是開放式的,安全如何保證?其次,帶隊的老師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老師,有沒有資格證?第三,是深度參觀還是在門口拍照而已?”還有網友拍攝了在北京名校門前的研學團盛況——“校外排隊三小時,校內景點排隊三小時,匆匆參觀后在大路邊吃個盒飯,孩子出來兩眼一抹黑,問看了啥,啥也不知道。”
價格昂貴,是今年不少國外夏令營的常態,尤其是目的地為歐美國家的夏令營,費用更是貴到讓人咋舌。孩子在私立中學讀書的王女士表示,為了讓孩子提升英語水平,早在今年春節后她就開始了解相關的暑期夏令營信息了。她希望孩子能到國外的夏令營,一邊學習相關課程,一邊了解當地文化。在比較篩選了不少培訓機構的項目后,她發現許多類似項目中,學與游的時間沒有統一標準,有的在學校封閉式學習語言的時間很長,只有周末才會帶孩子在周邊游覽;有的則是一半游一半學,游玩的行程也和普通旅行團無異。“比如暑期去英國的語言夏令營,兩周的課程費用動不動就是5萬元以上,再長點時間就要七八萬元。”王女士說,這類夏令營比旅行團行程貴至少一倍,但對于家長來說,實在無法鑒別其質量如何。
機構布局:張雪峰等玩家紛紛“插班”
近年來,研學市場一片火熱,研學機構資質參差不齊,各類導師資質認證混亂,除了旅行社和研學基地之外,還有眾多跨界玩家入局研學市場。僅在今年3月,網紅名師張雪峰相繼成立了蘇州峰峰火火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峰峰火火闖九州旅行社個人空間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業務含旅行社服務網點旅游招徠、咨詢服務等。其App顯示,某款為期6天5晚的產品價格8999元,服務對象是初高中生。
與此同時,新東方、學而思、高途等品牌都早已布局研學賽道。其中,今年4月,高途集團與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達成合作,圍繞氣象品牌推廣、氣象文化科普教育等方面,聯合發布了氣象研學產品,首發營產品涉及黃山、西安、南京等地氣象研學。
市場分析:邊游邊學難拿捏 “行”與“游”邊界難辨
有的本地一日游研學產品價格僅需幾十元,部分出境高端研學產品高達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什么機構有資質設計研學課程和線路、組織并實施相關產品?市面上的研學活動的主辦方既有旅行社、旅游目的地和景區,還有各類教培機構、專業協會以及個人,讓人眼花繚亂。
游與學,行與游的比例和目標一直在探索中。實際上,自2016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來,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研學旅行指導師”這一職業于2022年6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正式公示。近日,人力資源家教場地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對擬發布生物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附件中擬調整變更職業(工種)信息提出:將“研學旅行指導師(4-13-04-04)”職業名稱變更為“研學旅游指導師”。這意味著對這一職業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需要既有教育背景,熟知不同年齡時租孩子的心理,同時還要有旅游服務技能。
廣東青旅市場部負責人謝煉哲表示,有關方面要提前知曉和確定研學活動的教育目的和學習目標,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收集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研學的質量和效果,同時建立行業規范。
消費提醒
微信群發布研學活動 警惕虛假宣傳
研學事關每個孩子和家庭,各方積極規范市場準入行為。今年1月,廣州市教育局在官網發布了《廣州市教育局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關于公布廣州市第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承辦機構的通知》,29家單位被確定為廣州市第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承會議室出租辦機構。
6月20日,深圳市消委會公布研學旅行的消費監督情況及消費提示。調查中發現,研學旅行經營者在提供服務過程中主要存在七個問題,包括退改產品收取高額違約金;經營者資質參差不齊;通過格式條款單方獲得消費者的肖像共享空間權;研學旅行產品的宣傳內容與實際行程不符等。提醒消費者要通過正規渠道選擇研學機構,對微信群發布的研學活動要提高警惕。同時要警惕虛假宣傳,仔細審查合同條款,科學理性消費,留存消費憑證,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廣州日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