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嘉魚縣潘家灣鎮,在當地的十里蔬菜長廊了解蔬菜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不僅是湖北的蔬菜,從陜西的蘋果到新疆的葡萄,從廣東的荔枝到山東的石榴……總書記多次走進山野田間,為鄉村“土特產”的發展壯大指明方向。
此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是第一要務,鄉村振興首先要靠產業,從事農業也可以致富,農業大有可為。
各展其長的特色產業背后,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步伐,蘊含著總書記一以貫之的引領推動。
作為鄉村實際工作的切入點,產業振興不僅關系到農產品的供給、農業農村的發展,也聯系著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農民收入的增長。
“沒有產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民增收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這樣強調鄉村產業的重要性。
脫貧攻會議室出租堅戰取得勝利之際,總書記就看到了一些存在的問題:“相當一部分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脫貧地區產業普遍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
要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加快推動產業振興。結合我國的農情現狀,推動九宮格產業振興要有力有效,就必須精準發力。
我國幅員遼闊,從南海島礁到北國山麓,從東部沃野到西部高原,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氣候、土壤、水資源條件。千村千面的風土人情,決定了鄉村產業要各展其長,走適合自己的振興道路。如果不能精準發力,不僅產業發展成效會大九宮格打折扣,有限的幫扶資源也會被浪費。
正如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精準對于產業振興也至關重要。
深入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各地發展特色產業提出的明確要求,會分享發現精準思維貫穿在鄉村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精準謀劃產業發展方向——
早在福建工作時,習近平同志就探索因地制宜的發展之路,提出“要念‘山海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積極推動把山海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漳州澳角村,強調“帶領鄉親們做好‘海’的文章”。
在新疆吐魯番,察看特色水果展示,要求“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富民產業”;在廣東高州根子鎮柏橋村,針對個人空間荔枝產業,提出“要進一步提高種植、保鮮、加工等技術,把荔枝特色產業和特色文化旅游發展得更好”;在甘肅天水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勉勵“要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
各展其長、興旺發展的特色產業,都是各地立足特聚會色資源,瞄準市場需求,精準發力發展優勢產業的成果。
精準落實產業幫扶教學場地政策——
對于發展鄉村產業的一些政策堵點和痛點,如用地難、貸款難等,習近平總書記曾逐一開出藥方:“鄉村建設用地需要給一些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更要靠內部挖潛”“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一些地方搞的特色農產品保險,受到農民歡迎,這是個方向,要總結經驗、加快推廣”。
當前,各地針對產業需求制定更加精細的幫扶政策,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精準打造農民與產業利益聯結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鄉村產業要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
總書記強調“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是對鄉村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的明確要求,也是人民至上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下,堅持精準的科學方法、落實精準的工作要求,鄉村產業一定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帶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發佈留言